![](/Public/images/phones.png)
![](/Public/images/logo_r.png)
液壓缸屬液壓係統的執行元件,其運行故障的產生除液壓缸自身的原因外,還與整個係統有關,所以在排除液壓缸運行故障時要認真觀察故障的症狀,采用邏輯推理、逐項逼迫的方法,由外到內仔細地分析故障原因,從而確定排除方法,避免盲目地大拆大卸。在液壓缸運行故障的眾多原因中,安裝、使用和維護不當是造成其故障的原因,對此類問題此處不做闡述。大菠萝福利网站增壓缸官網(www.hantwl.com)小編在本文僅對常見的典型運行故障——液壓缸動作不良加以係統的分析。
液壓缸動作不良大多表現為:液壓缸不能動作、液壓缸動作不靈敏(有阻滯現象)和液壓缸運動爬行等現象。
一、液壓缸不能動作
液壓缸不能動作的現象往往發生在剛安裝完畢的液壓缸上。排除此故障時,首先應從液壓缸外部查找原因:液壓缸執行運動部件的阻力是否太大,是否有卡死、楔緊或頂住其他部件等情況;進油壓力是否達到規定值。排除了外部因素後,再進一步檢查液壓缸內在的原因,並采取相應排除方法。現將液壓缸不能動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分析如下:
1、執行運動部件的阻力太大
排除方法:
(1)、排除執行機構中存在的卡死、楔緊等問題。
(2)、改善運動部件導與潤滑狀態。
2、進油口油液壓力太低,達不到規定值
排除方法:
(1)檢查有關油路係統的泄漏情況並排除泄漏。
(2)檢查活塞與活塞杆處密封圈有無損壞、老化、鬆脫等現象。
(3)檢查液壓泵、壓力閥是否有故障。
3、油液未進入液壓缸
排除方法:
(1)檢查油管、油路、特別是軟管接頭是否已被堵塞,應依次檢查從缸到泵的有關油路並排除堵塞。
(2)檢查溢流閥的錐閥與閥座間的密封是否良好。
(3)檢查電磁閥彈簧是否損壞或電磁鐵線圈是否燒壞;油路是否切換不靈敏。
4、液壓缸本身滑動部件的配合過緊,密封磨擦力過大
排除方法:
(1)活塞杆與導向套之間應選用H8/f8配合。
(2)檢查密封圈的尺寸是否嚴格按標準加工。
(3)如采用的是V形密封圈,應將密封磨擦力調整到適中程度。
5、由於設計和製造不當,當活塞行至終點後回程時,壓力油作用在活塞的有效工作麵積過小
排除方法:
改進設計、重新製造。
6、活塞杆承受的橫向載荷過大,特別別勁或拉缸、咬死
排除方法:
(1)安裝液壓缸時,應保證缸的軸線位置與運動方向一致。
(2)使液壓缸承受的負載盡量通過缸軸線,避免產生偏心現象。
(3)長液壓缸水平旋轉時,活塞杆因自重產生撓度,使導向套、活塞產生偏載,導致缸蓋密封損壞、漏油,活塞睡眠症缸筒內,對此可采取如下措施:加大活塞計劃調節活塞外圓加工成鼓凸形,使活塞能自位,改善受力狀況,以減少和避免拉缸;活塞與活塞杆的連接采用球形接頭。
7、液壓缸的背壓太大
排除方法:減少背壓。
其中液壓缸不能動作的重要原因是,進油口油液壓力太低,即工作壓力不足。造成液壓係統工作壓力不足的原因,主要是液壓泵、驅動電機和調壓閥有故障,其他原因還有:濾油器堵塞、油路通徑過小、油液粘度過高或過低;油液中進入過量空氣;汙染嚴重;管路接錯;壓力表損壞等。
二、動作不靈敏(有阻滯現象)
液壓缸動作不靈敏不同於液壓缸的爬行現象。此現象是指,液壓缸動作的指令發出後液壓缸不能立即動作,須短暫的時間後才能動作,或時而能動時而又停止不動,表現出運行很不規則。此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主要有:
1、液壓缸內有空氣
排除方法:
通過排氣閥排氣,檢查活塞杆往複運動部位的密封圈處有無吸入空氣,如有,則更換密封圈。
2、液壓泵運轉有不規則現象,泵轉動有阻滯或有輕度咬死現象。
排除方法:
根據液壓泵的類型,按其故障形成的原因,分別加以解決,具體方法,請參看有關資料。
3、帶緩衝裝置的液壓缸反向起動時,常出現活塞暫時停止或逆退現象。
排除方法:
單向閥的孔口太小,使進入緩衝腔的油量太少,甚至出現真空,因此在緩衝柱塞離開端蓋的瞬間會出現上述故障現象。對此,應加大單向閥的孔口。
4、活塞運動速度高時,單向閥的鋼球跟隨油流流動,以致堵塞閥孔,液壓缸致使動作不規則。
將鋼球換成帶導向肩的錐閥或閥芯。
5、橡膠軟管內層剝離,使油路時通時斷,造成液壓缸動作不規則
排除方法:
更換橡膠軟管。
6、液壓缸承受一定的橫向載荷
排除方法:
見本文中“液壓缸不能動作”原因(6)的排除方法。
三、運動有爬行現象
爬行現象即液壓缸運動時出現跳躍式的時停時走的運動狀態,這種現象尤在低速運動時容易發生,這是液壓缸最主要的故障之一。發生液壓缸爬行現象的原因,既有液壓缸之外的原因,也有液壓缸自身的原因。
液壓缸之處的原因有:
1、運動機構剛度太小,形成彈性係統
排除方法:適當提高有關組件的剛度,以減小彈性變形。
2、液壓缸安裝位置精度差
排除方法:提高液壓缸的裝配質量。
3、相對運動件間的靜摩擦係數與動摩擦係數差別太大,即摩擦力變化太大
排除方法:在相對運動表麵之間塗一層防爬油(如二硫化鉬潤滑油),並保證有良好的潤滑條件。
4、導軌的製造與裝配質量差,使摩擦力增加,受力情況不好
排除方法:提高製造與裝配質量。
液壓缸自身原因有:
1、液壓缸內有空氣,使工作介質形成彈性體
排除方法:充分排除空氣,檢查液壓泵吸油管直徑是否太小,吸油管接頭密封好否,以防止泵吸入空氣。
2、密封磨擦力過大
排除方法:活塞杆與導向大的配合采用H8/f8的配合,密封圈的尺寸應嚴格按標準加工;采用V形密封圈時,應將密封磨擦力調整到適中程度。
3、液壓缸滑動部位有嚴重磨損、拉傷和咬著現象
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:
(1)、負載和液壓缸的定心不良。
(2)、安裝支架的安裝、調整不良。
排除方法:液壓缸重新裝配後應仔細找正,安裝支架的剛度要好。
(3)、液壓缸的橫向載荷大。
排除方法:設法減小橫向載荷,或提高液壓缸承受橫向載荷的能力。
(4)、缸筒或活塞組件膨脹,受力變形。
排除方法:修整變形部件,變形嚴重時需更換有關組件。
(5)、缸筒、活塞之間產生電化學反應。
排除方法:重新更換電化學反應小的材料或更換零件。
(6)、材質不良,易磨損、拉傷、咬死。
排除方法:更換材料,進行恰當的熱處理或表麵處理。
(7)、油液中雜質多。
排除方法:液壓係統清洗後換液壓油及濾油器。
4、活塞杆在全長內或局部地方出現彎曲
排除方法:校正活塞杆。對臥式安裝的液壓缸,若活塞杆伸出長度過長時應加支承。
5、缸筒內孔與導向套的同軸度差,因而引起別勁現象,產生爬行
排除方法:保證二者的同軸度。
6、缸筒孔徑直線度不良(鼓形、錐度等)
排除方法:鏜磨修複,然後根據鏜磨後缸筒的孔徑配活塞或增裝O形橡膠封油環。
7、活塞杆兩端螺母拚得過緊,使其同軸度不良
排除方法:活塞杆兩端螺母不宜拚得太緊,一般用手旋緊即可,應保證活塞杆處於自然狀態。